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宣传动态> 行业尖兵 > 正文

村医俞柳青:风雨四十载 ,小医有大爱

usa.fjsen.com 2019-04-16 15:22:51   来源:健康福建    我来说两句

号脉,听诊,绑臂带,量血压……8日,在建阳区莒口镇焦岚村卫生所里,两鬓斑白、面庞清瘦的俞柳青正在为村里的老人看病:“血压150,有点高了,可要注意了!”虽已年至耄耋,但俞柳青的语音依然有力。

今年77岁的俞柳青,是焦岚当地的乡村医生,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的双脚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四十余载寒来暑往,他用风雨不变的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肝胆独行,数十年如一日的小医大爱。

据俞柳青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焦岚村尚未通公路,坡高路陡,茅草丛生,交通极其不便,村子里没有一个医生。村里的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就得骑自行车或步行至8公里远的镇上就医,就医条件十分艰苦。

焦岚村里亟需一名医生。当时身为生产队队长的俞柳青,毅然放弃体面的收入,报名参加市卫生院举办的统一村医培训,下定决心要做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

“以前未进过正规医学院校,我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坚持自学、研究、不懈努力。”在医疗实践中,俞柳青深知,仅靠在卫生院培训所学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升自我,他常在闲暇时购买医学书籍自学,遇到难题时,他就跑到镇上的医院向医生请教。

“以前村里没有医生,我们生了病一般都是拖,实在坚持不了才到镇上的医院治疗,自从老俞来了,大伙儿就医方便多了。”70岁的村民张大爷说,村医俞柳青的到来,着实让乡亲们感到高兴。

樟布、茶布下、翁山…在卫生所工作的40多年间,俞柳青时刻保持“全天候”状态,从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看了无数的病人,足迹踏遍了周围十几个村落,为需要帮助的乡亲们送医送药、缓解病痛。

上世纪90年代,不少村医选择了报酬更多的个体行医,而俞柳青仍然坚守在村里的卫生所,实行统一进药、核算,扣除药品成本费用,不多收一分钱。问其原因,俞柳青笑着说:“人活着不能光追求物质享受,医德比医术重要,我就寻思着如何让他们花少钱,治好病。”

“这么多年了,俞医生看病从来不多收我们一分钱,从前路不好走,出诊再难他也没有怨言。”今年69岁的村民熊桂花情动于衷。

熊桂花说,从前山乡里的小路多为泥土,崎岖不平。而俞柳青却克服这些困难,随叫随到。“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靠双脚走街串巷,上山下坡,一走就需花费至少两个小时。”他回忆说,有时夜晚出诊遇上雨雪天,他便左手握着自行车把头,右手撑着雨伞,嘴里咬着手电筒,“全副武装”。坡陡路滑,脚下一个不留神,摔跤、滑倒是常有的事儿。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成了他的常态。

“虽然是在村里工作,但我们的‘活儿’一点儿不比城里医院的医生轻松,门诊诊治、外出问诊,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只要病人吱声,我就马上背上医药箱出发。”俞柳青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去给村民治病送药,也记不清在病人的床榻前度过多少个夜晚,虽然辛苦,但能为乡亲带来健康,他觉得值。

“要善始善终,在一天干一天,当好一辈子的乡村医生。”而今已年届古稀的俞柳青,仍旧坚守在岗位上,他说,往后余生,依然会继续守护全村人的健康。

来源:闽北日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