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医疗服务下沉 德化山村留守老人看病“零距离”

usa.fjsen.com 2019-04-04 08:57:35  李宏图 孙延燕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村子里摆一张桌子,就是医生的诊疗台。

  雷峰镇医务人员到肖坑村上洋角落为陈阿婆就诊。

  雷峰镇医务人员在村民家门口贴医务联系卡。

  医护人员爬山进村入户。

东南网4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宏图 孙延燕)

编者按:德化,随着大城关的深入实施,大量人口进城,城镇化率达到74.1%。在山村里,不少老人成为照看家园、维持农业生产的最终留守者。“病有所医”是建设留守老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解决留守老人医疗保障问题?德化进行了探索。

留守老人 遇到就医难题

2017年,德化通过调研发现,有20%左右的留守老人,长期住在镇村。由于偏远山村缺少卫生所、乡村医生,对行动不便且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来说,看病、买药是个大难题。

德化美湖镇斜山村在大山深处,与三明市大田县济阳乡大墘村相邻,距离美湖镇区有一二十公里,且道路崎岖陡峭难行。

在斜山村往大墘村的村道旁一栋破旧老宅里,住着6位老人,他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有75岁。6人分别是80多岁的陈兴祝、陈示老两口,87岁的陈景接、93岁的涂抠老两口和78岁的陈成珠、75岁的林葱老夫妻。陈景接老大爷双目失明,他的老伴身体也不好。林葱阿婆常年卧病在床,陈成珠也需要常年服药。在这栋老宅后方半山上,还住着一位78岁老人——患有哮喘的陈琼琚。这7位老人有一个共同身份——留守老人。

由于村里没有卫生所,7位老人看病、买药都不容易,平时用药也靠子女从县城带回来。病情严重了,只能让子女接到县城或镇里的医院治疗。这7位老人行动都不大方便,有时临时要买点药,只能托邻居林爱华到5公里外的大墘村卫生所购买。

雷峰镇卫生院院长林文栋清楚地记得,2016年年底的一天上午7点40分,他刚到卫生院,就看到一位老人已在门口等候。询问后方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雷峰镇荐解村的周老伯,当年68岁。老人不懂得坐车,也不会骑摩托车,凌晨4点多就从家里出发,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卫生院。周老伯说他患有高血压,让医生赶紧给他看一下拿点药,他还要赶回家。

“当时我很心酸,老人看病拿药往返要走差不多7个小时。”林文栋赶紧开门给老人检查,并让药房抓药。

雷峰镇格后村地处偏僻,全村人口有95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和级介绍,这些留守老人住得很分散。虽然该村有乡村医生,但这位医生已70多岁了,自己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无法像年轻时那样翻山越岭为村民看病,而且村里也没有班车去镇区。

德化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连婷有多年乡镇工作经历,她对山村留守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也深有感触。她在南埕镇工作时,每逢圩日,都会和乡亲们一起赶圩。卫生院是她最为关注的地方,她还记得有一次,一位留守老人生病,但他坐班车会晕车,只能请邻居骑摩托车从村里载他到镇上。而且这位老人患的是慢性病,要长期治疗服药。

“一所多村” 小病就近医治

偏远山村留守人口少,乡村卫生所人流量少,乡村医生收入低。每个村都设卫生所、安排乡村医生不现实。

从2017年开始,德化均强化村卫生所片区建设,在常住人口少的偏远山村以“一所多村”的原则推行村卫生所建设,整合周边几个村的医疗资源,重点扶持一个卫生所和一两位留守乡村医生,负责周边几个村的基础医疗保障,让这几个村的留守老人小病可以就近医治。在该县191个建制村中,有71个卫生所与其他村合并,其中两村一所29个、三村一所12个、四村一所6个。

桂阳乡洪田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李茂胜是村第一卫生所的乡村医生。在这个山村,他默默守护乡民20多年。目前洪田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老年人,老人们生病都打电话找他。李茂胜粗略统计,一年出诊达到300多次,有时候一天要出诊四五次。

送医进村 医疗“圩日”受捧

医疗“圩日”始于雷锋镇。雷峰镇有14个村,127个自然村,分布零散,老幼留守人员多。有的村距离镇卫生院20多公里。很多村没有开通客车、公交,大山里的留守老人、慢病患者到镇卫生院购药、看病雇车费用一次就得五六十元,走路要花好几个小时。

雷峰镇卫生院院长林文栋和同事们经过讨论后,决定组建巡回医疗服务团队进村入户送医。进村日成为各村的医疗保健“圩日”,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拿药。

2017年5月,雷峰镇卫生院的医疗队开始送医进村,一开始是不定时、不定地点进行。医疗队进村的做法,深受留守老人们的欢迎,每到一个地方,老人们知道后都会聚集过来寻医问药,“每次老人们都会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来”。

从2017年11月开始,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分成3个医疗队划片区,每月固定时间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进村入户。每一个医疗队由一位主治医师带队,组员由卫生院医生、护士、乡村医生和村健康助理员组成。这个组合基本上遇到常见病和慢性病都可以处置。医疗队进村,除了给老人看病送医,还要开展留守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控及孕妇管理等工作,成为留守人员的家庭医生。

渐渐地,各村有了“医疗赶圩日”。每到这个日子,留守老人就会早早来到设在村部或者村卫生所的医疗点,找医生看病、检查、拿药。

肖坑村上洋角落的陈阿婆家距离镇卫生院大约10公里,她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以前去卫生院拿药,要从家里走20分钟的路到县道,然后再搭过路班车到镇区。由于高血压要长期吃药,她以前每个月都要来回走一趟,要么就让儿子从县城带药回来。自从2017年,卫生院的医生到村里来给他们看病后,她就不需要再跑来跑去了。每个月22日,医生们准会来,她就算好日子到村部,请医生量血压检查,然后再拿下一个月的药。

“医生每个月都来关心我,真的非常开心。”肖坑村的方秀阿婆今年69岁,她3岁时生了一场病,导致双目失明,是村里的低保户,也是医疗团队送医入户的对象之一。方阿婆说,她以前很少去看病,有时头晕,以为是劳累过度,只知道躺着休息。2017年,医疗团队下乡后,医生到家里给她检查,发现她有高血压。“降压药不能停,每天都要吃才会控制住。”郑医生在离开前再次叮嘱方阿婆要按时吃药,下个月他们还会把药带过来给她。

雷峰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巡回医疗已坚持了一年多。方便了留守老人,但却苦了自己。没有车辆,他们“私车公用”;没有油补、餐补,他们自掏腰包。

郑德思所带的团队从今年开始要负责7个村,每个月每个村要去一天,每个月他有7天要带着医疗团队进村。大多数村并没有通公交车,郑德思每次都是开着自己的小车,载着同事和医疗器械、药品下村。卫生院不仅无法给予经济补助,连油费都没办法报销。除了用车,医疗服务团队的用餐也比较麻烦。有时自己买些菜,到村干部或乡村医生的家里煮着吃,有时只能吃泡面、啃面包。

有些山村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让人容易晕车。护士方小青怀孕时还坚持下乡,结果有一次因道路太弯晕车,加上妊娠反应,一路上吐得厉害,刚到村她就趴在桌子上起不来。但只休息了一会儿,老人们来看病,她还是脸色苍白地起来为老人们服务。

“我们不容易,但留守老人们更不容易。”郑德思说,留守老人有需要,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2018年,雷峰镇卫生院巡回医疗服务团队进村入户为留守老人诊疗2169人次,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送药入户785人次,有效缓解了留守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这些老人出门在外打工子女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目前,德化县正将巡回医疗服务团队的做法在全县范围推广,并通过协调工作经费、设立考核机制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