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医疗服务下沉 德化山村留守老人看病“零距离”

usa.fjsen.com 2019-04-04 08:57:35  李宏图 孙延燕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所多村” 小病就近医治

偏远山村留守人口少,乡村卫生所人流量少,乡村医生收入低。每个村都设卫生所、安排乡村医生不现实。

从2017年开始,德化均强化村卫生所片区建设,在常住人口少的偏远山村以“一所多村”的原则推行村卫生所建设,整合周边几个村的医疗资源,重点扶持一个卫生所和一两位留守乡村医生,负责周边几个村的基础医疗保障,让这几个村的留守老人小病可以就近医治。在该县191个建制村中,有71个卫生所与其他村合并,其中两村一所29个、三村一所12个、四村一所6个。

桂阳乡洪田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李茂胜是村第一卫生所的乡村医生。在这个山村,他默默守护乡民20多年。目前洪田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老年人,老人们生病都打电话找他。李茂胜粗略统计,一年出诊达到300多次,有时候一天要出诊四五次。

送医进村 医疗“圩日”受捧

医疗“圩日”始于雷锋镇。雷峰镇有14个村,127个自然村,分布零散,老幼留守人员多。有的村距离镇卫生院20多公里。很多村没有开通客车、公交,大山里的留守老人、慢病患者到镇卫生院购药、看病雇车费用一次就得五六十元,走路要花好几个小时。

雷峰镇卫生院院长林文栋和同事们经过讨论后,决定组建巡回医疗服务团队进村入户送医。进村日成为各村的医疗保健“圩日”,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拿药。

2017年5月,雷峰镇卫生院的医疗队开始送医进村,一开始是不定时、不定地点进行。医疗队进村的做法,深受留守老人们的欢迎,每到一个地方,老人们知道后都会聚集过来寻医问药,“每次老人们都会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来”。

从2017年11月开始,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分成3个医疗队划片区,每月固定时间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进村入户。每一个医疗队由一位主治医师带队,组员由卫生院医生、护士、乡村医生和村健康助理员组成。这个组合基本上遇到常见病和慢性病都可以处置。医疗队进村,除了给老人看病送医,还要开展留守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控及孕妇管理等工作,成为留守人员的家庭医生。

渐渐地,各村有了“医疗赶圩日”。每到这个日子,留守老人就会早早来到设在村部或者村卫生所的医疗点,找医生看病、检查、拿药。

肖坑村上洋角落的陈阿婆家距离镇卫生院大约10公里,她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以前去卫生院拿药,要从家里走20分钟的路到县道,然后再搭过路班车到镇区。由于高血压要长期吃药,她以前每个月都要来回走一趟,要么就让儿子从县城带药回来。自从2017年,卫生院的医生到村里来给他们看病后,她就不需要再跑来跑去了。每个月22日,医生们准会来,她就算好日子到村部,请医生量血压检查,然后再拿下一个月的药。

“医生每个月都来关心我,真的非常开心。”肖坑村的方秀阿婆今年69岁,她3岁时生了一场病,导致双目失明,是村里的低保户,也是医疗团队送医入户的对象之一。方阿婆说,她以前很少去看病,有时头晕,以为是劳累过度,只知道躺着休息。2017年,医疗团队下乡后,医生到家里给她检查,发现她有高血压。“降压药不能停,每天都要吃才会控制住。”郑医生在离开前再次叮嘱方阿婆要按时吃药,下个月他们还会把药带过来给她。

雷峰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巡回医疗已坚持了一年多。方便了留守老人,但却苦了自己。没有车辆,他们“私车公用”;没有油补、餐补,他们自掏腰包。

郑德思所带的团队从今年开始要负责7个村,每个月每个村要去一天,每个月他有7天要带着医疗团队进村。大多数村并没有通公交车,郑德思每次都是开着自己的小车,载着同事和医疗器械、药品下村。卫生院不仅无法给予经济补助,连油费都没办法报销。除了用车,医疗服务团队的用餐也比较麻烦。有时自己买些菜,到村干部或乡村医生的家里煮着吃,有时只能吃泡面、啃面包。

有些山村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让人容易晕车。护士方小青怀孕时还坚持下乡,结果有一次因道路太弯晕车,加上妊娠反应,一路上吐得厉害,刚到村她就趴在桌子上起不来。但只休息了一会儿,老人们来看病,她还是脸色苍白地起来为老人们服务。

“我们不容易,但留守老人们更不容易。”郑德思说,留守老人有需要,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2018年,雷峰镇卫生院巡回医疗服务团队进村入户为留守老人诊疗2169人次,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送药入户785人次,有效缓解了留守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这些老人出门在外打工子女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目前,德化县正将巡回医疗服务团队的做法在全县范围推广,并通过协调工作经费、设立考核机制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