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MR眼镜解锁“透视眼” 手术从“闭卷”变“开卷”

2018-08-20 10:37:19 陈思涵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王超    我来说两句
    

通过融合CT、磁共振检查数据搭建的3D图像,清晰呈现了患者体内病灶和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关系。新华网发(省立医院供图)

新华网福州8月17日电(刘丰 实习生陈思涵)医生戴着黑色的MR眼镜,抬眼间,一段脊柱立体图像通过全息投影悬浮在空中,图像还能根据医生的需要旋转、移动,胸椎内的神经、血管分布,以及2厘米大小的肿瘤都一目了然。这一幕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出现在福建省立医院骨科手术室里。

近日,省立医院骨科完成了一例应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引导下的微创胸椎管内肿瘤切除术,这是该院首次将MR技术应用于胸椎管内肿瘤手术。

“CT检查只有骨没有肿瘤,磁共振只有肿瘤没有骨。”省立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杰说,传统进行这类手术时,医生根据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先在自己大脑中形成图像,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效果依赖于主刀医生对解剖结构的熟知程度,以及对紧急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手术就像一场“闭卷”考试。

有了MR技术,可以将CT、磁共振的数据结合在一起,构建患者病灶上的3D模型,医生通过MR眼镜,可以360度翻转观看骨骼内部的神经组织、外部的周围血管等,精准定位肿瘤位置,手术从“闭卷”变成了“开卷”。

患者陈女士36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右下肢麻木、乏力,行走时总是跌倒。到医院就诊后,发现胸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有一个2厘米左右的肿瘤,侵占约90%椎管,脊髓受压严重,需要手术。

手术前,陈女士和家人戴上MR眼镜观看自己胸椎的3D图像,加上医生的讲解,对手术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手术时,医生戴上MR眼镜,就像有了“透视眼”,手术区域一览无余。徐杰介绍,以往这类手术,要咬除患者的3个椎板,还要将肌肉剥离,而此次手术仅磨除肿瘤后方半个椎板就完整摘除肿瘤,避免长节段的钉棒固定,也不再需要插引流管。MR技术,让患者创口从以往的7-8厘米,减小到2-3厘米;术后住院时间从10多天缩短到2-3天,还降低手术费用。

目前MR技术已经陆续应用在省立医院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肿瘤科等学科。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