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热点话题> 健康长廊> 慢性病预防及控制 > 正文

低血糖可能比高血糖更危险 老人应视健康情况个性化降糖

usa.fjsen.com 2018-06-20 08:51:32  陈洁颖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陈洁颖

近日,身患冠心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脑梗塞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林老伯来到福州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让医生给他开一些控制血糖的药物。原来,林老伯的血糖情况是这样的: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血糖波动较大,10-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近一年中还发生过两次低血糖,一次出现大汗淋漓、心悸;一次意识丧失送医院急救。市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洁颖认为,应该为陈老伯制订个性化的降糖目标,而不是像年轻人一样采用统一的降糖标准。 

  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分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建议。

血糖太高或太低都有危险

陈洁颖说,很多糖尿病病人觉得血糖高点没多大问题,反正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实际上,糖尿病的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的并发症和微血管的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会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微血管并发症会引起糖尿病的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

高血糖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就把血糖降得更低一点可以吗?其实,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色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凶险。由于心肌组织和脑组织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一旦发生低血糖现象,心脑组织的代谢就会明显受损。尤其是原有心脑组织供血不足者,更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低血糖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采取各种措施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脑血管后遗症。

老年人由于机体脏器功能衰退,血糖调节能力减退,加上饮食控制难度大,更容易出现血糖的大幅波动,而且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更容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所以在治疗时更要兼顾两头,以防止高血糖、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过大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每一个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科医师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饮食控制能力、耐受能力和预期生存寿命等因素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降糖目标。”陈洁颖说,老年科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及个体耐受力来决定降糖的速度。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制订个体化降糖目标

那么,到底该怎样来制订老年人的降糖目标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7版糖尿病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指出在维持糖化血红蛋白(A1C)目标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过度医疗,尽可能简化治疗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老年人分成健康、复杂/中等和极复杂/健康状态极差三种状态来制订不同的降糖目标,也就是健康老人、衰弱老人和失能老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同,血糖控制目标也各不相同(详细目标见图表)。

根据指南,林老伯高龄,有多个共存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增生、脑梗塞),生活能自理,认知和功能状态尚可,血糖波动大,伴有低血糖和跌倒的风险,属于复杂/中等状态,所以陈洁颖为他制订的血糖控制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8.0%,空腹血糖5.0-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6-11.1mmol/L,睡前血糖5.6-10mmol/L,允许其血糖有一定的波动,但要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这样的目标值既避免糖尿病带来的急慢性危害,又大大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的概率,对林老伯来说是最有利的。”陈洁颖说,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可以随着时间和健康状况的好转而改变的,降糖目标也应随之调整。(记者李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