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宣传动态> 权威解读 > 正文

关于《福建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政策解读

usa.fjsen.com 2017-11-13 14:48:00   来源:福建省卫计委网站    我来说两句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使社会公众更全面了解本《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的起草背景

《规划》所称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概括性总称,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迁延性、无自愈性和很少治愈性等特点,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和我省慢性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一)明确提出通过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的核心指标,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过早死亡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作为评价各国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规划》明确提出,通过降低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规划》中提出的另外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是在全省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推进健康福建建设。

(二)结合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慢性病的决定因素中,生活方式约占60%,许多慢性病的根源是饮食、久坐、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不良健康行为能成功预防75%以上的慢性病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约占所有慢性病死亡人数的82%,因此《规划》以重点落实这4类疾病的防治为切入点,提出了慢性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有效干预及策略制定,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使居民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对健康行为的认识,转变不良健康行为习惯,促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真正达到“知信行”合一是当前慢性病防治的难点工作。《规划》综合考虑了当前我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针对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依据统筹协调、共建共享、预防为主、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以及支持性环境建设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三)把握“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特点驱动工作进展

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以良好的顶层设计为支持,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各部门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把握时代特点,才能驱动工作的整体提升,实现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有效管理,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降低人群早死概率,提高期望寿命的目标。经过长期发展,按照“调结构、控规模、优布局、补短板”原则,我省已基本建立了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慢性病防治中,依托省疾控中心、省慢阻肺防治中心等省级专业医疗机构在政策咨询、标准规范制定、监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加强医防合作,推进了慢性病防、治、管整体的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