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沪厦“共振”探索儿科发展新模式

usa.fjsen.com 2017-11-09 14:43:42  宋琼芳 来源:健康报    我来说两句

“频率”同步:理念在互动中渗透交融

对一名医生而言,坚持开刀或坚持不开刀,哪个更难?厦门市儿童医院外科执行主任周维说:“上海医生给了我们答案。”

一名14岁男孩,十二指肠段梗阻,常呕吐腹痛,已在外院开过两次刀,送到厦门市儿童医院时,他父母恳请第3次手术,但仔细检查后,外科特聘主任董岿然认为,应进一步排查原因,不能盲目手术,并建议男孩进行心理咨询。后来,男孩被诊断为癔症——真的是心理原因导致腹痛。

“当时我问董主任为什么坚持不开刀,他说,如果腹痛,一般会蜷缩身体、捂着肚子,但男孩的肚子反而向外挺出,因此判断症结并不在此。”周维说:“我们既佩服他的经验丰富、观察入微,更佩服他的忠于职守与专业精神。”

作为复旦儿科医院外科专家,董岿然把小儿胸腔镜、腹腔镜技术带到厦门,而他的行医理念更让厦门医生感受强烈。

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执行主任黄英也牢记曹云的一句话:不仅要让孩子活下来,更要让孩子活得好。曹云在NICU推行开放探视、家庭陪护等人文举措。“家长一周可以探视两次,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来到暖箱边看宝贝,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抱抱。”黄英说:“我们鼓励家长向护士学习护理技巧。孩子感受父母的安抚,有助康复,同时也减轻父母的焦虑,并为家庭康复做好过渡。”

在曹云看来,厦门也让她实现了愿望。“上海的患儿太多、地方有限,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一些想法付诸实践。”曹云说。PICU副主任医师闫钢风也在厦门施展拳脚:在PICU开辟一间临终关怀室,当孩子无法挽救时,至少可以让孩子在父母怀里静静离去。“我们希望将厦门经验不断总结,探索适合国人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闫钢风说。

“振幅”扩大:医联体探路儿科分级诊疗

庄德义有一个微信群被置顶,名叫“厦漳泉儿科医联体”。“我们15家成员单位的院长及相关科主任都在群里,有什么事随时发声,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他告诉记者。

这个儿科医联体成立于2016年,同时设管理委员会,黄国英为主任,庄德义为执行主任,办公室设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我们希望将上海儿科医联体的经验延伸,通过统一平台,在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合作。医联体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由上海专家远程会诊或开通绿色通道加以解决。”黄国英说:“我们把厦门市儿童医院作为桥头堡,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优质儿科医疗资源辐射闽西南地区。”

虽然才成立1年多,但医联体已培训儿科医生400多人次,对有产科的成员单位全覆盖,并建立规范转诊机制。厦门市儿童医院PICU执行主任洪少贤告诉记者,今年PICU收治了800多名重症患儿,其中一半来自医联体。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姚冠华表示,托管后的厦门市儿童医院已成为闽西南有影响力的儿童专科医院。“我们力争2019年全部开放500张儿科病床,将其建设为福建一流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并成为海峡两岸儿科医学交流基地,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海西战略’、深化医改作出新贡献。”黄国英说。

庄德义希望,厦门分院未来能像总院那样帮扶基层、加大康复培训,形成双向转诊,“我们将建设远程会诊中心,推动儿科医联体纵向延伸,由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协作网,把本地疑难危重患儿留在本地诊疗。”

(健康报11月8日第3版)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