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乡村卫生所 加速“补空白”

usa.fjsen.com 2017-10-19 08:36:41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秀屿东庄镇苏厝村卫生所村医翁双喜向就医群众详细讲解用药事项。

  东庄镇东红村卫生所村医郑成宝热情地将就医群众送到门口。

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陈世玉)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是全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大本营,东庄人走南闯北创办了几千家民营医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庄镇多个乡村的基层群众却遇到了看病难题——由于民营医院接连挖走了本地乡村医生,东庄镇曾有9个行政村的卫生所停办,占全区卫生所空白村的一半多,有的村庄十几年没有卫生所,群众就医十分不便。

为了让乡村卫生所“补空白”,秀屿区专门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并且在东庄镇试点推行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外地乡村医生到空白村执业。经过努力,目前全区卫生所空白村已从16个减少到6个,对“补空白”需求最迫切的东庄镇也已经有6个空白村重新开起了卫生所,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的看病就医。

空白十多年,村里终于有了卫生所

10月13日上午,17岁的秀屿区东庄镇苏厝村高三学生苏少豪又来到村里的卫生所输液。“我是阑尾炎复发,今天是第三天,输完就能到学校去上课了。”苏少豪说,学校距离卫生所不远,走路十几分钟就到,很方便。

如果把时针拨回两年前,苏少豪很难有这种方便的感觉——当时苏厝村没有卫生所,村民稍微有个头疼脑热,都得到几公里外的邻村卫生所或者镇卫生院求医,10多年来都是如此。“过去村里有一位老医生,年纪大了退下来之后,没有年轻医生接上,卫生所就只能关门了。”苏厝村党支部书记苏群雄回忆说,由于年轻人普遍外出经商,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儿童,行动不便,更增加了看病的难度。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秀屿区、东庄镇、苏厝村三级联动,共同发力。一方面,将村部一楼原来的活动中心改建成卫生所,新购买一批医疗设备,从硬件设施上先“补空白”;另一方面,经过上级部门协调,从东庄镇石码村聘请了一位乡村医生到苏厝村卫生所执业,解决了难度最大的没有村医问题。

2015年年底,苏厝村卫生所重新向村民敞开了就医之门,年富力强的翁双喜来到这里,吃住在苏厝村,挑起了为全村4000多位村民看病的担子。“有了卫生所,最高兴的是老人家。”陪着82岁老母亲来看病的苏厝村村民苏文森感慨地说,老年人夜间发病、卧床不起时没法出门,村医可以夜间出诊,解了家属的燃眉之急。

苏厝村群众就医条件的变化,是东庄镇基层医疗服务“补空白”的一个缩影。东庄镇以全国民营医院大本营著称,全镇有24个行政村,过去因为民营医院对本地乡村医生的“挖角”,导致年轻村医纷纷外流,9个行政村的卫生所因此“瘫痪”,数万名群众无法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2015年上半年统计时,秀屿区共有卫生所空白村16个。

针对这16个空白村,秀屿区卫计局组织力量逐个调研,与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卫生院共同研究解决所需人员、经费和设施问题,不断攻破难点。通过积极引进村医,如今16个空白村中,已有10个村盼来了自己的卫生所,其中东庄镇5个。东庄镇卫生院院长黄金彬介绍说,新引进的5位村医中,一位来自本镇外村,一位来自其他乡镇,还有3位是从仙游县聘请而来,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逐渐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口碑越来越好,前来卫生所求医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新政策给力,外地医生愿意留下来

一般而言,村卫生所的医生都是本村人,村民求医、医生出诊都比较方便,村医稳定性也较好。东庄镇在“补空白”过程中,引进的都是外面的医生,如何留得住?

东红村的举措很有代表性。东红村位于东庄、月塘、笏石三个镇交界之地,全村4000多人,居住在狭长而分散的6个自然村里,只有一条路进出,村里十几年没有卫生所,村民外出看病至少要走8公里。“我们对卫生所的需求十分迫切,借助村委会办公楼修建的机会,下决心一定要办起来!”东红村党支部书记陈玉潘说。

按照秀屿区出台的新政策,对于引入到空白村的卫生所,由村委会无偿提供不少于80平方米的新型村卫生所办公场所,同时乡镇和区卫计局给予村卫生所装修补助经费3万~5万元。在新政策的基础上,东红村给了卫生所更大的支持——新建的三层楼,一楼整层最先装修,全部留给卫生所使用,还在三楼规划出崭新的医生宿舍和小食堂。

记者在东红村卫生所看到,这里诊室、输液室、配药室、注射室、档案室等一应俱全,还拥有和大医院一样的多功能观察病床和无障碍卫生间,总面积近200平方米。此外,东红村还为卫生所购买了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成套设备,连听诊器都买好了。“东庄镇率先探索卫生所公建民营新模式,村里免费提供场所、设备,房租、水电全免,外面的医生过来可以直接行医。”黄金彬介绍说,其他空白村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为村医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外地医生初来乍到,获得村民认可需要过程,初期收入较低,如何度过适应期?秀屿区以东庄镇为试点,推行“321”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前往空白村行医的医生,第一年给予3万元的补贴,第二年、第三年再分别补贴2万元、1万元,给新引进的村医提供过渡期薪资收入保障。

从仙游县郊尾镇应聘到东红村担任村医的郑成宝,原来在老家和父亲一起当村医,来到东红村后,这里的硬件条件让他十分满意,“没想到有这么好”。同时,有保障的收入也给了他扎根于此的信心,给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时尽心尽力。“老人家凌晨三点多来电话,他马上就出诊,大伙儿都知道村里请来了一位好医生。”陈玉潘说,下一步争取为卫生所配备一名护士,协助医生工作。

“行医环境好,收入有保障,外地医生也就留得住。”秀屿区卫计局负责人介绍说,空白村的外来村医能享受市里补助、“321”人才激励补助、新农合门诊手续费、医药零差率补助等多元化收入政策,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所以留下来的意愿普遍比较高。

老村医退岗,期待年轻人“接棒”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许多村庄并非卫生所空白村,但村医年纪较大的现象并不少见。据统计,秀屿区乡村医生队伍中,60周岁以上的已经超过20%。按照相关政策,村医60周岁后可以退岗,返聘的不能超过70周岁。这意味着,“单打独斗”的村医超过70周岁后,如果没有补充,很可能将形成新的空白村。

东庄镇芳店村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村医武瑞粦将近70岁,行医40多年的他,已经有了回家颐养天年的想法,但没有接班人的尴尬局面让他很揪心,“卫生所里原来有4个医生,后来被开民营医院的老板挖走了3个,只剩我自己坚持下来,希望能有年轻医生来卫生所,让群众有个就近看病的地方”。

旧的空白村尚待补充,新的空白村又有可能形成,怎么办?

在今年8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提出了“合理设置公立村卫生所,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100%双达标”的要求。秀屿区结合卫生所空白村的实际情况,找准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着力点:一方面,重点加强25个“幸福家园”试点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全区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创新推行人才激励机制,继续补齐空白村村医缺口。

针对空白村引进村医难题,秀屿区将尝试村卫生所医生由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当地的乡村医生中择优选聘,竞争上岗,也可由乡镇卫生院下派或外聘。原则上,每千人配备1名医生。本村无乡村医生的,可通过跨村、跨乡镇选聘,调剂使用。当地村委会要负责解决外聘医生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对未被或不愿被乡镇卫生院聘用的乡村医生,可重新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医疗活动,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同时不享受乡村医生基础岗位津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及药品零差率补助。

“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策,引进更多医生到东庄镇,力争让现有的空白村逐步建立卫生所,同时避免产生新的空白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东庄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李立伟介绍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