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热点话题> 中医天地> 名家访谈 > 正文

吴以岭称中医药应在学科前沿交叉点寻找突破口

usa.fjsen.com 2015-06-24 18:10:00   来源:医药医疗研究网    我来说两句

三聚氰胺、塑化剂、地沟油……困扰海峡两岸民众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寻求更加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记者昨日从在台北举行的两岸食品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获悉,搭建大数据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全程可追溯,成为两岸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共同的对策。今后,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通过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条形码,将能看到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等食品安全信息。

三聚氰胺、塑化剂、地沟油……困扰海峡两岸民众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云”明年覆盖6000家企业

“我的小孩每天在学校吃了什么,菜里会不会有地沟油,网上都能查得到。”台湾中卫发展中心产业经营部技术总监叶神丑透露,台湾公共服务平台“食品云”已经将台北市、新北市520多家学校的校园午餐纳入监管,方便家长随时上网查询孩童就读学校的午餐内容和食材来源。

通过大数据“云”端架构,“食品云”将逐步覆盖台湾农场、果菜合作社、畜牧场、屠宰场等食品原料供应端;岛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超、餐饮、学校等消费端,以食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监控来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可追踪。

“去年相关行业协会已经完成对18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辅导,引导他们将原材料采购信息和生产加工及检测信息及时上传食品云。今明两年,‘食品云’将完成对岛内所有60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覆盖。”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董事长吴天赐表示。相比各家企业各自投资建设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公共食品云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让中小食品企业也能以较低成本和相对简单的方式提交信息,实现产品可追溯。

数据显示,去年台湾食品企业实现产值6000多亿元台币,外销736亿元台币,主要出口日本、中国大陆、泰国等地区。

大陆试点食品安全大数据管理

在中国大陆,大数据应用的场景也悄然进入居民日常生活。

贵阳市一家超市里,市民陈军购买了一包茶叶,他打开手机软件“食安测”扫描商品条形码,食品信息、食品检测结果等立即出现在屏幕中。

“食安测”是贵州食品安全云的一款产品,将每批次食品自检报告、送检报告和抽检报告数据持续输入食品安全云端。按计划,贵州全省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将把企业的基本信息、监管信息、检验检测信息送入“云端”,基本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可召回、可追究,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此前,兰州、内蒙古、上海等地也纷纷尝试搭建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如兰州已有8700户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商超、中型以上餐馆、学校单位食堂、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门店被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这些尝试将为全国食品安全追溯追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积累重要经验。

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企业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食品安全生产每个环节的全程记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大品牌食品企业已经将内部生产信息记录与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紧密结合。

“假设2014年6月10日接到一批旺仔牛奶发酸的消费投诉,我们会根据产品批次号立即启动相应工厂的追溯程序,调取被投诉批次产品的生产信息、检测数据、订单交付信息、半成品和辅料信息等,分析可能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旺旺集团生产总处总处长曹永梅表示,旺旺在大陆的数十家工厂,所有产品都能实现正向追溯和逆向追溯。

过去三年,大陆食品工业利润率和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分析,大陆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加上民众对食品的信任危机,让食品行业迎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企业竞争正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目前,大陆食品企业69%为中小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覆盖面临较大挑战。

今日零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陈捷凯实验组的重要研究成果“原癌基因c-Jun抑制重编程”。该研究从体细胞阶段的因子出发,发现癌基因c-Jun与干细胞多能性完全不相容,这改写了癌基因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关系;并发现c-Jun抑制因子不仅促进重编程,还可以替代Yamanaka(山中伸弥)因子中最为核心的Oct4,在这一发现基础上结合研究组多年以来在重编程机理上的研究结果,他们组建了一套不包Yamanaka因子的全新iPS细胞诱导因子,这提供了一条实现体细胞向多能干细胞诱导的全新途径。

他们组建了一套不包Yamanaka因子的全新iPS细胞诱导因

我们人体内的细胞是已经失去多能性的并且高度功能化的体细胞,而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出人体所有细胞的潜能,被称为多能干细胞。如何让失去多能性的体细胞恢复多能性,是生命研究的经典科学问题。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用四个调控多能性的转录因子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iPS),并因此获得了201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来实现体细胞向多能干细胞诱导?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科学家们用他们最新的工作给了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

“重编程因子及后续发现的因子都基于一个思路:寻找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因子,我们决定改变这一思路,在体细胞中寻找具有反作用的因子。”通过这一新思路,研究人员发现c-Jun这一著名的癌基因与干细胞多能性存在不兼容性,于是萌发通过c-Jun抑制因子促进重编程的想法。

重编程因子及后续发现的因子都基于一个思路

实验组发现,著名癌基因c-Jun恰好具备着这样的特性:它只在体细胞表达、在胚胎干细胞不表达。而在胚胎干细胞中强制表达c-Jun时,干细胞会失去多能性并迅速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c-Jun能完全阻止山中伸弥因子将体细胞“返老还童”的重编程能力,从而揭示c-Jun与多能性是对抗关系,提示体细胞广泛存在的c-Jun是一个体细胞状态的保卫者,也是一个通向多能性的关键关口。

干细胞曾肩负大量质疑,因为干细胞具有与癌细胞类似的无限增殖的潜能,加上癌症干细胞的发现,使人怀疑干细胞是否具有和癌细胞一样的特征。我国科学家的新发现——c-Jun的增加完全抑制了iPS细胞的产生,说明癌基因并不是iPS形成的关键,反而可以成为死对头,该成果改写了癌基因与ips的关系。

在对c-Jun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实验组整合过去一系列工作的成果,找到一条全新的ips编程方法。新的重编程方法需要用到六个因子,其中有三个因子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因子,均是通过实验室一系列长期工作的发现所积累起来的。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被称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成像技术可实时、准确地鉴别出脑癌患者脑中的肿瘤组织,外科医生可以借此更加安全、有效地切除脑瘤。

成像技术对切除脑瘤更安全有效

这项成果1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负责研究的李兴德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在脑瘤开颅手术中,如何把病变组织尽量切除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健康组织,对医生而言是一大难题。

切除不干净,就容易复发,而且复发速度很快。多切一点,把正常组织切了,患者的正常功能比如说话、肢体及面部肌肉运动等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亟须一种术中实时导航技术,告诉医生怎么去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上世纪90年代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原本用于眼底疾病诊断,其工作原理与医学超声检查相似,只不过用的不是超声波,而是速度更快的光波。

过去4年中,李兴德和脑外科医生阿尔弗雷多·基诺内斯-伊诺霍萨领导的团队一直努力把这种技术应用于鉴别脑瘤,但最初的尝试显示脑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成像没有显著区别。

他们一度想放弃,但后来发现可根据衰减、散射和吸收等光学参数,把图像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成功区分脑瘤和正常组织。李兴德打比方说,这就好像水和白酒,看起来是一样的,但闻了就知道区别很大。

研究人员利用脑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离体组织和活体脑癌小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可识别出92%的肿瘤组织,且不会把正常组织误认为肿瘤组织。

李兴德说,92%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数据,现在并没有很好的术中导航技术,最顶尖的美国医生凭现有技术和肉眼在肿瘤与健康组织的交叉区域也只能识别出50%左右的肿瘤组织。

最顶尖的美国医生凭现有技术和肉眼在肿瘤与健康组织的交叉区域也只能识别出50%左右的肿瘤组织

目前,在手术中帮助诊断肿瘤的技术包括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技术。李兴德说,量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速度快,一秒钟可出几百幅图像,分辨率比超声检查高一到两个数量级,且其仪器成本估计只有核磁共振仪的约5%。

该研究小组计划今年夏天利用该技术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李兴德认为,这种技术有非常直观的导航特性,将来医生应该可以一边看屏幕一边切,并且切得更干净。“切得越干净,脑癌复发的几率就越小,患者存活的时间就会更长。在初期脑癌患者中,用这种技术,有可能会让脑癌不复发,”他说。

6月20日,记者从“2015年江苏省消化道早癌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国家,仅胃癌每年就新增40万,居全球首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江苏又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地区。

我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国家,仅胃癌每年就新增40万

  爱吃烫食和腌制食品 江苏人胃癌食管癌高发

泰兴、江阴、淮安等地发病率最高可达十万分之一百至十万分之一百三

胃痛、胃胀、便血……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让各种各样的“肠胃不舒服”成了很多人甩不掉的影子,多数人不会在意,通常“忍一忍”就过去了,再严重就吃点药缓解下,结果一时的放松警惕,很可能给胃肠道埋下肿瘤的“祸根”。6月20日,记者从“2015年江苏省消化道早癌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国家,仅胃癌每年就新增40万,居全球首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江苏又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地区。

现状

消化道癌约占恶性肿瘤总量的“半壁江山”

据江苏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施瑞华教授介绍,我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国家,发病率占全球42%,仅胃癌每年就新增40万,居全球首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分别列在第二、五、六位。但是,与此同时,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却远远落后其他国家。施瑞华主任拿日本为例,在日本每年接受胃镜检查的人数占到八分之一,而中国每年只有约3000万人做胃镜检查。

施瑞华告诉记者,从临床上统计,很多消化道癌症患者大多都是中晚期,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30%,但是一些早期的胃癌患者,不但不用开刀,只需要内镜下进行治疗,5年的生存率超过90%,有的甚至可以根治。这就说明早查早诊早治很重要。

喜欢吃烫的食物 华东地区食管癌多

从学术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华东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地区,特别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一些县市,比如泰兴、泰州、江阴、淮安等,发病率最高地区可高达十万分之一百至十万分之一百三,而一般肿瘤发病率达十万分之三十就已经算高的了。

为何这些地区食管癌高发?施瑞华接受采访时说,这与当地居民喜欢吃烫的食物有关,烫食会损伤食管粘膜,出现不典型性增生,重度的增生就会成为癌前病变。烫食还让食管处于不断的损伤和修复中,形成密密麻麻的血管。有时候给患者取食管组织做活检时,会出现严重渗血甚至大出血。

另外,肠癌多发于华南一带,特别是广东地区。肠癌发病的原因与高脂饮食有一定关系,吃得过于油腻会加重肠道负担,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或毒素滞留肠道就会刺激肠粘膜。

此外,施瑞华说,胃癌在华东地区也较多发,致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有很多亚型,不是所有的菌种都会致癌。在未来的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以只消灭有毒的菌种,做到针对性治疗,以免“通杀”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最后,施瑞华说,江苏是胃癌、食管癌高发地区,这与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食品有关,因此,最好吃当天新鲜菜,或者就吃冰箱保鲜菜。

建议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

由于江苏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地区,施瑞华主任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查查食管和胃部情况。研究发现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一定要做肠镜检查。

对于一些年纪偏大、高血压、心脏有问题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需要做胃肠镜检查时,施瑞华教授建议,可采取做磁控胶囊内镜,患者只需要喝水吞服一颗普通的小药丸,15分钟后就可以完成胃部和肠部的检查。

“实践证实,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一定要保持中医的整体思维优势,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对所有创新药物要做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循证研究。”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吴以岭认为,在高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发展要在坚持中药整体系统原创思维优势的同时,利用中药转化医学优势,搞好理论、临床和创新药物研发,在学科前沿的交叉点寻找突破口。

“我们应借鉴国际公认的临床循证评价方法,让第三方进行设盲和数据处理,保持数据的客观性、权威性。”吴以岭说,“并用循证方法评价创新中药临床疗效。”

脉络学说是中医整体思维和现代微观分析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模式。“络病研究已有三千年历史,其概念实际上来自临床的一个概念。”吴以岭说。

“但总的看来,络病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吴以岭表示,现代络病研究只有30年左右。2000年之前国内专家基本上是做文献整理、临床研究,2004年后形成络病证治,而学科、学会建立都基于络病证治,最后形成脉络学说。

吴以岭说,临床研究由心脑血管病,向内分泌、肿瘤、呼吸等多系统疾病延伸,络病理论研究由络病证治发展到脉络学科的构建,络病证治主要是解决了古人所讲的这一类络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和用药规律。脉络学说则是建立起一个指导血管病变的理论。

“络病研究要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所以我们要注重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吴以岭说,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要是为了加强和国外的学术交流。

所以我们要注重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目前,欧洲、瑞典已经正式批准建立欧洲中医络病学会;英文版《络病学》和繁体字版《络病学》已经出版;通心络等药物已经开始在韩国、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进行销售,同时,我国也将通心络等药物列入了国家医保范围。这都有利于络病研究的快速发展。

络病研究也产生了一些重大的国际影响。美国心脏学会杂志发表了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并评论道: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已经打开了一扇如何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成分,在心衰治疗中协同作用的大门,这是一个挑战。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