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单位:武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www.fjsen.com 2014-03-06 16:38   来源: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7f583f56e667fef34c8de7716c1b6d37

 

 

  机构名称:武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法人代表:石如玉

机构性质:全民事业

通讯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镇沿河东路18号

服务承诺: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超范围营业;服务优质,技术优良,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象随到随服务;严格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坚决杜绝无证上岗;以过硬的技术、热情的态度,做好文明优质的服务,保证手术准确、快速、高效,杜绝假手术、假证明,杜绝假数字的发生,杜绝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尊重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人格权利和隐私,实行保护性医疗服务,为对象保守秘密。

先进事迹:

武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成立于1985年5月,总建筑面积2302.2m2,现有在编人员24人,其中技术服务人员19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行业特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紧紧围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先后获得福建省“省级文明单位”、福建省首批“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巾帼文明岗”、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武平县“十佳群众满意窗口”等15项集体荣誉。

一、抓阵地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一流的服务阵地是提升优质服务的根本,近年来,县计生服务站在县委、县政府和计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筹措200多万元新建了手术楼,改造装修了门诊楼;筹措100多万元添置了彩超等设备,实现了科技优质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主阵地,为开展服务夯实了基础。

一是改善服务环境。以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为契机,严格按照《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南》要求,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实施“改造装修计生服务大楼和新建手术楼”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中严格遵循了“六统一”的规范要求,同时,对楼院内坪、围墙进行重新规划建设,精心规划设计大楼内外的环境绿化美化工程。

二是强化服务功能。县计生服务站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更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酶标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添置进口彩色B超、空气消毒机、精子分析仪、全自动医用洗手槽、B超室监控设备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所需的细菌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为优质服务提供坚实的设备保障。同时,添置电脑15台、打印机15台、指纹采集器、身份证识别器、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实现技术服务信息化管理。

三是细化服务措施。设置了特色咨询室、药具展示自助室、视听室等特色科室,大大满足了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制作了温馨艺术壁画及通俗易懂的计生宣传牌匾,摆放了雅致漂亮的花木盆景,不仅使服务对象倍感温馨、舒适,而且又能感受到先进生育文化的熏陶;门诊与手术区相对分开,服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实用,流程科学规范。服务流程、收费项目、价格以及政务公开等内容也通过图表、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告知,便于群众知晓,使广大育龄群众把服务站当成“娘家”,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当成“贴心人”,全方位地感受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人性化关怀。

二、抓队伍建设,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招聘了医生8人、护士3人、检验师3人、影像学医生1人,充实了计生技术服务队伍,优化了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先后派出47人次参加学历教育、短期业务培训和临床实践进修,切实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计生科技大练兵和岗位竞赛活动。坚持开展岗位自学、学历教育、集中培训、技能操作训练和岗位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大练兵活动,并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把科技大练兵竞赛成绩与绩效评估、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相挂钩,做到有奖有罚,大大激发了技术服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培训实效。

三是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站长负责制、首问责任制,规范职工行为,实行避孕节育手术术前同意制度,规范医疗文书书写,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把好“术前、术中、术后”环节质量管理关。坚持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检查和站感检查,落实每月一次手术室空气培养和无菌物品培养,开展每季度一次的质量分析,真正实现质量持续改进。近年来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节育手术并发症。

三、抓技术服务,拓展服务领域

把技术服务做好,让育龄群众满意。我们紧紧瞄准人口计生工作的定位和群众需求的结合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以一流的技术服务赢得了育龄群的满意。

一是做好常规节育技术服务工作。坚持全年24小时候诊服务制,确保服务对象随到随做。近3年共完成节育手术11236例,其中放环2307例,取环1728例,人流2582例,药流620例,中期妊娠引产813例,男扎83例,女扎2997例,放置皮埋10例,取皮埋31例,B超“双查”9831例。其中为广东、江西、上杭等边界群众提供男、女扎127例,生殖保健服务437例,并得到了边界地区干部群众的好评,为促进闽粤赣计生联谊活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大力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积极探索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思路,倡导孕前优生筛查、补充营养素、孕前优生指导和卫生保健,强化育龄群众的优生优育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干预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2011年7月1日我站在全县范围正式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项目,目前已有10045名计划怀孕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其中查出高风险人群713人。对不同风险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其中对高风险人群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分别给予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

三是开展信息咨询和术后随访服务工作。热情接待来站服务对象,耐心细致做好术前咨询服务,全面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帮助服务对象知情选择。认真落实术后随访服务,通过热线电话、预约就诊和上门随访等形式,实现100%的术后随访服务,全面掌握节育手术对象的术后情况、手术效率及副反应等情况。

四是提升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药具发放网络,开展“计卫联手,服务群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按照“方便群众,资源共享,便于管理,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构建“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式”的社会发放模式,根据在流动人口相对密集地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1个网点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在城区流动人口密集点新增设275个免费发放网点,使药具发放更具人性化、个性化、便捷化,解决了外来流动人口免费药具领取难的问题,拓宽了服务渠道,缩小了服务半径。

五是做好公益性服务工作。先后建立了“义诊服务小组”、“免费生殖健康服务小组”、“义务献血服务小组”等组织,深入乡村、厂矿、敬老院开展“送健康、送温暖”义诊服务15763人次;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普查19067人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与治疗药品,并为“计生三户”提供高效低价治疗服务;为长期使用避孕药的妇女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服务231人次; 10人次进行了义务献血;18名志愿者与全县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为老人免费体检和常见病医疗服务,建立健康档案,使空巢老人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实现了空巢老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

六是创新计生特色服务工作。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提升服务档次,率先推广应用微管微创人流、新型宫内节育器应用等节育新技术,满足了不同育龄群众的需求,提高了育龄群众的满意率,拓展不孕不育症咨询与诊疗业务。积极创造条件,为临床医生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努力提升对不孕不育症诊治的服务能力。继续稳步推进生殖保健服务工作,开展“计生宣传、医疗技术、药具服务”的“三下乡”活动,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积极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有效地延伸了服务半径。

四、抓效能建设,提升群众满意率

一是开展“计生文明窗口”建设。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巾帼文明岗”为载体,紧紧围绕“四优一满意”、“五个一”及“一条龙服务”的计生文明窗口建设标准,积极开展“计生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推动“六心”满意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效能。搭建爱心捐助平台,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捐一日薪金·圆大学梦”、“金秋助学”、“连心帮扶助学”、“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结对帮扶”等活动。

二是主动接受社会民主监督。建立行评和廉政建设工作机制,认真开展行评活动,通过开展自查自评、群众满意度调查、行评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党员干部做好制度执行的表率,起着“点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技术服务局域网开展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工作人员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服务站的优质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今后我站将一如既往,组织全站干部职工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四好一满意”活动,改进不足,提升自我,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好。使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温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赞扬声中找差距,真正做到了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难。

候选机构图片

 

技术服务人员为育龄妇女提供药具知识指导

 

武平县计生服务站干部职工义务献血

 

武平县计生服务站举办“道德讲堂”活动

 

武平县计生服务站开展“代理妈妈‘活动

 

武平县计生服务站开展男性健康日咨询服务活动

  • 返回首页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责任编辑:陈晓青
相关新闻
  • 地方工会
  • 全国工会